贝搏体育教育新闻媒体范文10篇
发布时间:2023-06-22 06:13:30

  贝搏体育今天请大家来,召开一个全省教育宣传工作会,主要是总结一下近年来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同志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分析研究当前教育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全省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刚才,对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有五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典型发言。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借鉴。近年来,全省做教育宣传工作的同志们,高举旗帜,开拓创新,为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党组,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教育宣传一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感谢!

  近年来,全省广大教育宣传工作者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兢兢业业,努力奋斗,为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各级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从省教育厅到各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基层学校,整个教育系统都充分认识到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把宣传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省教育厅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新闻宣传中心,把我厅的对外宣传、新闻信息报送、网站建设等集中归口管理。积极支持各级媒体的采访活动,主动引导、组织媒体配合我省教育的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对我省教育改革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宣传工作队伍进一步壮大。教育厅从厅属专业部门抽调精干人员从事宣传工作。各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也都在新闻宣传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安排、专用设备的配备等方面高度重视,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媒体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厅网站建立以来为全省各界了解我省教育工作动态提供了丰富资料,仅2009年就处理信息7000余条。据有关专业部门综合评估,厅网站列全国同类网站前十名。省教育电视台节目质量进一步提高,频道形象明显改善,收视率逐年提高。《教育》杂志荣获全国首批“编校质量优秀期刊”称号,《当代小学生》杂志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佳期刊,《教育报》连续三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编校质量第二名,成为全国第一批编校质量免检的教育类报纸,教育社被省新闻出版局命名为省发行百强单位。《中国成人教育》杂志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杂志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贝搏体育、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教育科学类刊物全文复印转载率列全国前茅。四是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省教育宣传战线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始终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工作首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全省教育宣传工作者既是解放思想的坚定实践者,又是解放思想的热情宣传者。每项重大教育改革,教育宣传战线都积极响应、配合,自觉充当解放思想的先行者,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鸣锣开道,加油呐喊。在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热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总结推广了市、市环翠区、市区、市和市历城区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经验,推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先进典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坚持弘扬高尚师德,引领社会风尚,促进了教育事业和谐发展。推出了王玉华、王玉贵、周主信等一大批优秀人物,他们伟大的师德、崇高的精神,感动了教师、感动了学生、感动了社会,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树立了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省教育宣传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有些单位和领导对教育宣传工作思想认识还不完全到位,重视不够,工作投入不够;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正面宣传、正面引导不够;教育宣传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宣传队伍还有差距;各级各类媒体建设、事业发展,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关教育报刊杂志发行量比较少,宣传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存在的这些问题,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宣传工作,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宣传舆论的支持,同时也要求不断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正确应对新形势,顺利完成教育工作任务,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1、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党的把教育放在社会建设的首位,提出要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围绕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大政方针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教育事业就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而要保证战略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让办教育的人真正掌握,让党委、政府的领导真正认识理解,让社会线、实现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任务,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奋斗,共同努力,我省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新的提高,无论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方面都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也应当看到,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国家和人民要求教育必须提高质量。因此,以提高办学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科研水平、保障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当前我们的核心任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实现这一任务,需要大力宣传提高质量的重要意义,需要宣传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措施和办法,需要大力宣传强化大家科学发展意识、质量第一的观念。

  3、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历程,就是改革的过程,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深化。当前,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好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更多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宣传的力度,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改革的开展,以宣传推广各地各类学校改革创新经验做法,推动改革的深化,以宣传党和国家改革方针政策,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4、进一步形成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办教育的热情越来越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必然引起教育价值观的多元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凸显,教育观念的碰撞更加激烈,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也会增多。大力加强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沟通,引导社会和群众正确看待教育改革发展,客观正确解读教育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需求,这是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来引导社会,引导舆论,纠正偏见,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

  按照中央及省委要求,今年教育宣传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服务好教育发展的大局,服务好深化教育改革的大局,服务好教育稳定的大局。具体来说,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宣传。要在前段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抓好素质教育的历史意义,引导大家进一步坚定信心,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要围绕规范办学行为,实现办学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抓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评价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总结推广典型,宣传好的经验做法。

  二是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宣传。在全面完成“普九”任务,人人都有学上的新阶段,追求教育公平,实现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施高水平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大力宣传中央提出的2012年在区域内实现初步均衡,2020年达到基本均衡的目标要求,宣传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做法,宣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

  三是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的宣传。要按照总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怎么描绘也不过分”的要求,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要围绕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学生应用能力建设,广泛动员并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等重点任务,开展深入的宣传,努力营造全党全社会重视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是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宣传。要围绕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总要求,组织宣传一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典型。要宣传“高校内涵提升计划”、“质量立校行动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教强省行动计划”和“全面对接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四项计划、一个对接的启动实施意义,以及取得的良好效果。要加大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宣传力度,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五是进一步加强典型人物的宣传。典型人物是体现一个系统、一条战线精神风貌的重要方面。用典型引路,宣传塑造英雄模范人物,是我们开展教育宣传工作的行之有效的形式方法。全省教育系统有百万教师,他们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和先进集体。我们要注意发掘推出有影响力的重大典型,达到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宣传目的。

  教育宣传工作做得如何,关键是宣传质量的高低。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宣传工作,必须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第一,要加强对教育宣传工作的领导。各级教育部门,要从教育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宣传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本单位新闻中心的工作实体,确保能够协调各新闻媒体,能够及时制作和传播教育新闻。要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教育宣传工作提供物质保障,构建教育新闻的有效机制。要强化阵地建设。从全省教育新闻资源看,依旧存在着资源分散、教育工作宣传报道合力不强,教育主流媒体的受众面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树立阵地意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大力加强教育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主流媒体在教育宣传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要千方百计让那些准确、及时宣传国家及我省教育方针政策,正确、完整传达教育部门精神的教育主流媒体的声音,牢牢占据教育系统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要千方百计让那些弘扬主旋律、传播优秀文化的教育媒体,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使之成为每所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要强化联动协作。要立足,放眼全国,上下联动,对接高端,主动与中央等高级别媒体进行沟通,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的教育工作经验做法。

  第二,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宣传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是推动教育宣传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强新时期的教育宣传工作,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思维方式,以改革的精神开展宣传工作。教育系统内部的电视台、教育报刊要进一步提升观念,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扩大影响面,加大全省教育改革的报道力度。要突出特色,在提高引导水平上下工夫。特色铸就品牌,品牌决定竞争力。教育媒体要提高引导水平,必须要有特色。要特别注重重大教育问题的观察研究,进行前瞻性思考,只有这样,选题策划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宣传才可能有积极效果。要突出教育的专业性,这是教育媒体的独特优势,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天然条件,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深入解读教育政策,为广大受众提供权威资讯。要准确读者定位,科学、清晰地界定自己的核心读者群,有的放矢地策划、组稿、编稿、发稿,确保成为不可替代的教育新闻媒体。

  宣传工作要在学校的领导下,坚持校内校外结合,多渠道、多媒体宣传,注重创新与实效,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师生员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人人动手,共建美好校园。

  1、通讯员及时撰写新闻稿件,由办公室登记审核后发送到校园网、教育信息网、《教育报》、《晚报》等媒体,其他教师捕捉到的新闻亮点也可及时组稿上送到办公室。

  2、通讯员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意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学校的品牌效应,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支持。

  3、宣传报道工作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及时高效地宣传学校的工作动态,展现学校的崭新风貌,扩大学校的影响,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教育新闻写作“三少三多”:少写常规性报道,多写鲜活性报道;少写文学性报道,多写记事性报道;少写表面性报道,多写深层性报道。稿件要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快,人快我深。

  5、各通讯员要加强与办公室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新闻稿件,为新闻单位记者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把握好政策,有所重点、有所选择的对学校的工作进行宣传。凡重大活动,要提前联系新闻媒体,加强沟通和交流,完善策划加强宣传效果,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文字资料,安排好采访对象,以达到最佳的新闻宣传效果。

  根据教育局对2008年新闻宣传考评工作的要求,学校每月要按时完成新闻宣传发稿统计,每月积极参评优秀稿件投稿,按时完成组内优秀稿件的评议,并积极配合宣外处的各项工作,加强沟通,不断完善过程管理。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育宣传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全市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的成绩经验,分析新时期教育宣传工作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下一阶段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任务。当前正是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转型时期,同时,教育作为首要的民生问题,正受到社会舆论越来越多的高度关注,认真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和信息工作,为教育发展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促进教育发展的巨大合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宣传及信息工作讲几点意见。一、认真总结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的成绩经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战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全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高度负责地抓好教育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教育事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重大主题宣传和民生专题宣传产生了广泛影响。近年来,我们在有序开展各项日常宣传工作的同时,突出重大主题宣传和民生专题宣传,一批有影响的盐城教育宣传成果出现在国内主流新闻媒体上,《在科学发展中构建和谐教育》《启动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工程、扶持县级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构建扶贫助学长效机制》以及大丰市实行小班化等宣传内容登上《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版面,并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网等媒体多次转载。在由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新浪网等近20家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参加的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苏教育网上行”活动中,全国多家网络媒体对我市保障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构建“和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报道,充分展现了盐城教育的良好形象,极大提高了盐城教育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编辑出版了《奠基未来,开创辉煌》一书,总结回顾改革开放30年盐城教育所走过的道路,揭示了30年来盐城教育的深刻变化。制作了相关主题的展板,在市政府办公大厅内展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关注的高考方案、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升学就业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民生问题,通过盐城教育网、盐城电视台、盐阜大众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进行政策解读,积极主动引导新闻舆论,受到社会的欢迎,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二是教育信息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各地教育部门切实加强信息载体建设,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报送了大量反映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信息。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共向市委市政府及省教育厅上报教育信息110多条,其中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用了30余条,同时,印发教育简报10多期。通过网上信息报送系统接收全市各地各校报送信息250多条,其中200多条登载在盐城教育网站上。我局还专门成立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健全相关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将政务信息报送市档案馆、图书馆,方便市民查阅,2009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近200条。

  三是教育宣传渠道不断拓宽。“盐城教育”门户网站经过多次升级改版,目前已经成为盐城教育政务公开、信息、政策宣传、资源共享、网上办事及网上咨询的重要平台,成为社会各界了解盐城教育、关心盐城教育的有效途径。该网站连续两年荣获“全市十佳政府网站”荣誉称号,注册用户达1.4万人,目前累计浏览近650万人次,近年来累计处理网上咨询已超过上万条。我们还积极主动邀请其他新闻媒体参与教育宣传,《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东方生活报》《江南时报》等都辟有专门的教育周刊,盐城电视台设有专门的教育频道,广播电台有固定的政风行风热线,对盐城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目前,盐城教育宣传工作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发展趋势,基本做到了网络有信息,电视有图像,报刊有文章,电台有声音。特别是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文件下发以后,市教育局和盐城电视台联合录制了一期“执法直通车”节目,对该文件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为群众解疑释惑,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社会反响热烈。我市教育宣传工作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教育宣传工作者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当然,就全市而言,教育宣传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县(市、区)和学校对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认识不到位,教育宣传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有些地方在新闻媒体上常年听不到声音,特别是一些基层学校在应对纷至沓来的新闻媒体和方方面面的新闻从业人员显得经验不足,思想上对教育宣传重视不够,方法上缺少与媒体打交道的技能技巧,特别是挖掘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事件、人物、经验方面还比较欠缺。有些县(市、区)和学校优秀教育报刊征订不足,读刊用刊不够。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教育宣传是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宣传工作,是大力宣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需要;是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推进教育政务公开的需要。我们要把教育宣传工作当作一项战略性任务抓实抓好。

  一是引导社会舆论,求得社会理解。舆论引导首先是观念的引领,要把握两个核心内容:体现国家意志,传播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最大的困难还在人才观、教育观上的束缚,社会功利倾向日益严重,我们有时候往往屈服于外部的压力,转向功利。教育新闻宣传既要面向全体教育工作者,也要面向广大的人民群众,着力倡导健康的舆论,改变陈旧观念,在教育的内外部贯彻国家意志,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群众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需要的是教育公平,需要的是全面的素质教育和高质量的教育。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盐城教育取得了“三实现一突破”的巨大成绩,但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显得不足,目前还只能做到使人民群众相对满意贝搏体育。这就需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新闻宣传工作来求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

  二是争取社会支持,鼓舞人心士气。教育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办好教育必须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要通过教育新闻宣传,让全社会深入了解教育部门所作的努力与贡献,深入了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理解教育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从而凝聚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要加大对教育事业中先进经验、典型人物、辉煌成就的宣传,激发教育工作者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励、动员和带领广大教育工作者团结拼搏、争创一流,以更大的热情、更高的士气投身到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实践中去。

  三是提升教育形象,维护社会稳定。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关系着千家万户。能不能充分发挥好教育宣传的作用,正确把握好、引导好教育宣传的舆论导向,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影响到教育行业的社会形象,影响到社会大局的稳定。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得好,社会各界就会更加关注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我们的工作就容易开展;反之,我们的工作就有可能会遇到阻力。当前,我市教育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进入了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广大中小学生“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新的矛盾;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新的矛盾。在新的历史阶段,教育面临的各种矛盾都在转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正在全面显现。这些问题既有教育内部的体制性障碍,又受到教育外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系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采取新的对策、新的举措。我们只有认真及时地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让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客观及时地了解掌握教育的最新政策,理解教育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支持教育改革,维护教育稳定,才能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鸣锣开道、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今年和今后一个阶段全市教育宣传工作的总的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服务公众,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大局为重、维护社会和谐,坚持准确及时、注重宣传实效,坚持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工作,不断扩大教育宣传的覆盖面,丰富教育宣传内容,改进教育宣传手段,创新教育宣传形式,提高教育宣传水平,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

  一是大力推进教育宣传工作的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宣传工作的动力源泉。要大力推进教育宣传思想观念的创新,我们必须进一步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就宣传抓宣传”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上级部署要我做的被动宣传观念中解放出来。现在教育系统仍有一些同志不重视教育宣传工作,有的甚至躲记者、回避新闻单位,怕与媒体打交道,这样在他所管理的平台上就失去了话语权。要大力推进教育宣传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当前,要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三贴近”方针,善于用理论开道、用事实说话、用典型引路、用广大师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教育宣传。要加强正面宣传,突出教育改革发展成就、重点工作、典型经验、典型地区、典型学校和先进人物的宣传。要大力推进教育宣传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要顺应形势发展,立足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改进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这是推动教育宣传工作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可靠保证。要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宣传工作制度,主动应对媒体有关教育热点问题的采访报道,形成推进教育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是进一步抓好教育重点工作的宣传。教育宣传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营造声势,鼓舞斗志,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凝心聚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宣传:要加强教育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及时准确地对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进行政策解读,有利于增强教育工作透明度,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知情权,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凡重大教育决策正式出台后都要制订相应的宣传工作方案,及时进行政策解读,积极主动地为媒体提供相应的新闻背景材料或采访线索,配合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做好教育类访谈及其他节目的安排策划等工作,及时开展宣传,进行政策解读。要加强对教育事业发展和工作推进的宣传,及时向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尤其要围绕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关系教育民生的实事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重点宣传,增进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公众对教育工作的了解。要认真做好教育对外宣传工作,近年来,我市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要充分认识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断丰富教育对外宣传的内容,拓展教育对外宣传的渠道,努力掌握教育对外宣传的主动权,提高教育对外宣传的效果。要加强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典型和先进经验的宣传,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出一批优秀师生典型和先进经验典型,着力宣传教育基层一线和各个工作领域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对各地在教育工作中富有成效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推介,把典型宣传的重点放在基层,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要向社会广泛宣传爱心班、红十字班和博爱学校。要加强涉及改善教育民生相关工作的宣传,要针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高、中考方案改革、招生就业工作、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收费政策、资助贫困生就学、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等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做好释疑解惑和宣传报道工作。要加强纪念建国6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今年适逢建国60周年,下半年各地教育部门要把纪念建国6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在展示教育辉煌成就、突出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在推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教育改革开放上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努力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信息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信息工作的根本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市教育工作大局,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要围绕上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主管教育部门的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教育信息工作为同级党委政府服务是基本要求,向上级教育部门报送信息是应尽之责。信息工作既是沟通交流,也是汇报工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信息报送要求,认真做好报送信息工作,综合性、动态性信息要报足报好,苗头性、倾向性信息要注意研究报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创新突破的地方以及破解难题的方法要更多报送,争取在上报信息上有更大突破。近年来,盐城教育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成果显著,走在苏北各市前列,因而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先人一步,在这方面各地要注意多挖掘、多报送,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要及时报送重要紧急信息。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维护社会稳定,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因此,要确保市教育局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对信息进行研判,迅速进行决断,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方式来妥善处置,是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要责任。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成为反映民情、汇集民意、集中民智的主渠道,十分关注和反映教育民生问题的信息,十分关注和反映群众情绪和社会舆情,及时掌握广大师生和基层干群对教育政策和教育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做好新时期的教育宣传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优化队伍建设,拓宽宣传渠道,形成整体合力,努力提高教育宣传水平。

  一是切实将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工作机构,形成和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具体工作专人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教育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教育宣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舆情的分析研判,把舆论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上,不仅要做教育工作的指挥者,同时要做教育宣传的策划者,教育舆论的引导者。要加大新闻宣传投入,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年度、月度教育重点工作的宣传,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国家、省、市级优秀报刊的征订也是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优秀教育报刊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认真做好优秀教育报刊的征订工作和学刊用刊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教育信息和宣传工作队伍,是做好教育信息宣传工作的前提。各单位要按照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纪律严的要求,确定专人负责新闻宣传、信息采写与报送工作。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和宣传工作的指导,经常给信息员、通讯员出题目、提要求、定指标、下任务,督促和引导他们积极向新闻媒体投稿,向市教育局报送信息。要为专兼职通讯员的学习、进修、培训创造条件,对必要的学习资料、宣传工具要尽力给予解决。各单位领导,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努力解决通讯员、信息员在工作、业务和生活上的困难,当好宣传信息工作的“服务员”。要完善奖励机制贝搏体育,这次会议上,我们将出台《盐城市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考核奖励暂行条例》,将对各县(市、区)、市直各学校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价各学校。各单位要对本单位、本校优秀通讯员每年进行一次评选表彰活动,对在部级、省级、市级新闻媒体发表作品的宣传报道人员分别进行奖励,不断促进教育宣传工作再创佳绩。为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市教育局依据各单位信息宣传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每年都将评出教育宣传工作完成好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予以表彰奖励。

  三是切实做好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工作。新闻媒体面向公众,影响范围大。因此,各单位、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主动同记者、编辑交朋友,善于通过新闻媒体的渠道扩大我们教育宣传的范围和影响。各单位、各学校负责新闻宣传的同志对新闻单位有计划的采访要求要积极配合,积极为记者采访报道提供更加及时、有效、周到的服务。这不仅是我们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觉接受新闻监督的要求。当然,我们也要掌握一个“度”,现在一些媒体和记者,热衷于报道一些消极的、负面的消息,对此要引起重视。为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这里我特别强调一下,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央、省、市级记者到基层采访报告制度,今后他们赴教育系统采访必须在当地党委宣传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的参与和指导下进行,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安排新闻采访活动,决不允许新闻报道的失误,影响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和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反映教育工作动态,反映全市推进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局长室把握全局、科学决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建良好的宣传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情况;中央、省、市教育有关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上级领导视察、调研、现场办公时的重要讲话以及贯彻落实情况;上级领导和局领导指示和批示的落实情况;以教育局名义召开的重要会议的贯彻情况;本科室(部门)以及学校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

  1.电视台。以专题为主,在电视台《教育时空》每周一期。力争在省和电视台上教育新闻。

  3.报刊。专题报道和动态信息相结合,在日报《教育周刊》每周一期。不定期在市委、市府办的《信息》、《简报》以及省市以上报刊上宣传报道。

  4.简报。一是《教育简报》。一般每月编发两期,遇到重大工作、活动或情况随时编写。抄送范围: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办公室,市教育局,局各科室(部门),各中小学、幼儿园。不定期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专题文章。二是《活力课堂简报》,一般每月编写两期。

  5.杂志。以教育科研、教学类论文为主,在内部刊物《教育》上发表,双月刊。

  6.教育网站。以动态信息、政务信息为主,一事一报。专题信息和政策解读定期更换,互动交流定期举行。不定期向政府网站、和省教育新闻网上报送新闻,各级各类学校定期向教育网站各栏内报送信息。

  7.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电视台、报刊、简报、教育网站等阵地宣传报道本校教育发展动态,同时,创新思路拓展阵地,办好校报、教育网站等,积极向各级媒体投稿。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内容真实可靠,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涉及的事例、数据要准确。

  2.坚持讲究时效的原则。及时反映最新工作动态,重大紧急信息应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报送有关情况,并续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切实做到不迟报、不漏报。

  3.坚持全面深刻的原则。要拓展视野、增强敏锐性,多领域、多角度、多渠道掌握全面的第一手材料,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不仅要全面、完整,而且要有深度。

  4.坚持新颖独特的原则。集中反映新情况、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同时,鼓励在信息宣传工作上开拓创新。

  5.坚持安全保密的原则。教育信息的宣传、处理和存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1.建立专兼职信息员队伍制度。各科室(部门)以及学校要指定专人(信息员)负责教育的宣传报道工作。信息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文字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电脑等现代化办公手段采集、编辑和报送信息。

  2.建立教育信息报送制度。各科室(部门)以及学校要做好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贝搏体育、传送、反馈和存储等日常工作,并及时从信息中发现重要问题,开展调研,提供有内容、有分析、有对策建议的专题信息。及时向教育局报送信息。报送应经科室(部门)以及学校负责人审核、签字,应及时、线.建立教育宣传审批制度。

  (1)对在局教育宣传主要阵地上信息,采编的信息要每周安排,提前一周上报宣传选题,经分管领导审核后采编,每周五前详细填写《教育信息宣传审批表》,由负责人报送分管领导审核,同意签发后报送。

  (2)对以教育局名义向上级主管部门、政府和重要新闻媒体报送的教育宣传信息实行把关审核。所报送的一般信息由办公室主任审核签发,重要信息须提前报送分管领导审核,详细填写《教育信息宣传审批表》,并经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核同意签发后方能报送。

  4.建立教育宣传工作例会制度。每月举行一次工作例会,总结通报上月工作,布置下月安排。不定期举办信息员培训班,采取聘请信息宣传专家教授讲课和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信息员的整体素质。

  5.建立教育宣传考评奖励制度。办公室、信息中心每月对各科室(部门)以及学校宣传的工作业绩进行量化统计,实行考评,并纳入到相关科室(部门)以及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对工作优秀的科室(部门)、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规定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市委“增效工作年”和县委“转型增效年”主题,深化教育系统“扬正气、促和谐、强拓展”主题活动,坚持“发展为先,惠民为本”的办学思想,牢固树立“建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落实”为关键,以“三要”为载体,以“建设教育发展特,打造西部教育先进县”为目标,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切实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监控管理,全力提升教育形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指数,为

  牢固树立宣传工作服务于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意识,突出重点、亮点工作的宣传,确保在全市的先进地位,进一步扩大教育宣传工作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

  2013年全县教育宣传工作要紧扣时代脉搏,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重点、亮点和典型的宣传,在宣传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教育宣传整体水平,不断增强教育宣传力。

  (一)加强常规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县教育局宣传工作组工作职能,明确宣传组人员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体制和机制建设,完善局机关股室、教育督导组和学校(单位)宣传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局机关、教育督导组和学校(单位)通讯员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宣传水平;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宣传工作的投入,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二是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外宣阵地建设,增强与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密切与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不断优化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舆论氛围,防范不良影响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内宣阵地建设,要高质量办好《教育新视线》、《教育快讯》、“县教育网”、《教育信息》,各单位要抓好相关《简报》、专栏和校园广播站的建设。

  (二)突出宣传重点。紧紧围绕教育工作重点,加大对教育典型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精心提炼,组织对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和典型经验的集中宣传报道。一是对全县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系列宣传;二是继续对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各级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重要举措进行宣传;三是围绕当前中、省、市、县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进行宣传报道;四是对贯彻落实县教育局“12386”工作思路,特别是“八大工程”和“六个推进”进行重点宣传;五是继续做好学前教育推进、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民生工程的宣传报道;六是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示范县”等创建迎检工作的宣传报道;七是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系统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典型经验的宣传报道;八是对建党节、国庆节和教师节等节日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三)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开展通讯员队伍培训,努力提高通讯员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逐步提升通讯员队伍素质;二是进一步抓好学校通讯员、队伍建设,提升宣传和把握舆情两个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宣传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局机关股室、教育督导组、学校(单位)的宣传工作目标任务,严格根据教育宣传工作开展情况和考核得分情况进行奖惩;四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宣传队伍发展环境,各学校(单位)要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积极组织通讯员、参加业务培训,积极为通讯员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定“三个自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统筹对内对外、网上网下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重视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中央、省委、及我市市委关于开展学习教育的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学习教育的进展情况、先进典型,及时反映学习教育的成效成果和积极反响,抓住宣传时机、把握宣传节奏、讲究宣传策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营造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学习教育、切实践行“两学一做”的浓厚舆论氛围,汇聚我市实现“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目标的强大动力。

  1、宣传中央、省委、及我市市委重要精神和决策部署。宣传关于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宣传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邓向阳调研指导我市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市委关于学习教育的重要部署和王普书记讲话精神;宣传市委常委等领导以上率下,带头开展学习教育情况。

  2、宣传总体要求和工作安排。宣传学习教育要牢牢把握: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点在改这条主线,面向全体党员,坚持分类推进,强化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落实,进一步深化“”整治、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方面的部署;报道市委学习教育的重要安排以及进展情况;围绕各项具体任务开展宣传,突出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宣传市本级、乡镇、街道、村、社区、市直单位及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不同层次党员,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做法和工作举措。

  3、宣传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报道党员干部上讲台、普通党员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的情况;报道学习教育在深化“”整治、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注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现实问题、规范党的组织生活的常见问题等方面有效举措;报道各级各地各单位在学习研讨、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报道各级各地各单位在“学”、“做”、“改”等方面的进展;报道开展“四学四找四争四提”主题实践活动的进展;反映广大干部群众对学习教育的积极评价和意见建议。

  4、宣传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宣传各级各地各单位在突出工作主题、坚持聚焦重点、着力解决问题、贯彻从严要求、实行以上率下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经验;宣传各行各业、不同层次党员干部践行“两学一做”的典型。

  1、开设专栏专题。市新闻传媒中心、广电台、新闻网、传媒网要结合实际,开设以学习教育为主题的专栏,及时报道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进展动态,报道各级各地各单位解决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教育管理的举措成效;报道学习教育的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

  2、做好正面引导。市新闻传媒中心、广电台、新闻网、传媒网要围绕目标要求,结合进展情况,组织刊播有指导性的言论评论。针对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刊播重点文章、专题采访,解疑释惑、回应关切。各级各地各单位要通过召开会议、开展调研、专题研讨等方式做好学习教育动态反映、措施提炼、经验总结等工作,并借助编发简报、会议传达等渠道做好正面宣传引导。市新闻传媒中心要围绕学习教育重大活动、关键节点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刊播评论言论,准确传递中央、省委、及我市市委要求,及时纠偏指正,指导推动学习教育健康深入开展。广电台同步跟进。

  3、善用新兴媒体,加强网上宣传。在先锋网建立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并指导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先锋网站(网页)开辟相应专栏,在新闻网、传媒网等同步开设学习教育专网链接,及时相关信息,集纳中央、省、市及本市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言论评论、工作综述、重点文章,并运用网页互动窗口与网民互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评价与反响,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结合员、先锋网、先锋等党建微信的订阅使用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朋友圈转发、集中学习优秀文章等方式,及时领会有关会议文件和讲话精神。利用市委组织部微信公众号开辟学习教育专题,反映各级各地各单位工作动态;利用先锋网智慧党建平台,组织各级各地各单位全面启用各个功能模块,完善基本信息,开展教育管理。开通学习教育手机短信平台,每周编发3条以上学习教育短信。市新闻传媒中心、广电台、新闻网、传媒网要利用移动电视、微信、微博、QQ工作群、APP等新媒体新平台动态推送消息,吸引更多关注。市网宣办要积极引导和指导论坛等民间论坛,刊发全市学习教育的相关报道和图文信息,并注重收集和整理民间论坛上部分网民对学习教育的评价和建议,加强对论坛等民间论坛的舆论监督和引导。市直各部门利用挂靠在市人民政府网站上的本单位网站“党的建设”专栏上传学习教育工作信息。各级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及微博、QQ工作群、APP等开展学习教育工作交流。

  4、组织社会宣传。各乡镇、街道要在省道沿线,两省、两县交界处,高速公路出入口等交通要道口悬挂学习教育横幅和树立宣传标牌。各级各地各单位要在所属主流媒体上设置专题、专栏和网页,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公益广告、有线广播和电视、电子显示屏及智能移动终端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教育的社会宣传。建立市乡两级信息员队伍,完善信息报送网络,定期编印《情况专报》、《工作简报》,动态展示学习教育成效。各级各地各单位都要明确1—2名专职信息员,负责与市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宣传组保持日常联系,做好学习教育的信息报送工作。

  5、抓好典型宣传。各级各地各单位要注重发掘、宣传一批践行“两学一做”、保持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率先垂范的先进典型和在开展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工作经验、创新做法、代表人物,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6、加强成果宣传。围绕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本市开展学习教育新情况新经验,加强教育成果的宣传,在今日刊发一批质量高、有影响的心得体会或理论研究方面文章,总结宣传学习教育创新成果。

  7、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针对党员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大局观念不强、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氛围不浓、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态度不正、工作作风不实等突出问题,通过以案说法、典型曝光、事件述评等方式,进行警示教育,为学习教育有序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8、加大供稿力度。市外宣办精心策划重大报道选题,同时会同市直各媒体,全力、及时向中央、省和市新闻媒体推荐学习教育新闻线索和报道素材,积极做好供稿工作,争取多上稿、上重头稿件。各级各地各单位要加大向市级及以上媒体供稿力度,各乡镇、街道每周至少报送2条以上新闻信息。市直有关单位、服务行业、窗口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每周至少报送1条以上新闻信息。

  学习教育宣传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各级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领导班子要有专人负责,工作落实要有专门机构、专项经费,认真谋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论文内容摘要]党的报告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无论是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许多代表参加的“讨论发言”,都十分重视并且热议着“民生”的话题。可见,民生的改善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应以党的报告的内容为指针,确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

  2007年10月15日,同志在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提出要“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2008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无论是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许多代表参加的“讨论发言”,都十分重视并且热议着“民生”的话题。

  无疑,民生的改善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的舆论宣传导向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新闻传播运作中,要以党的报告的内容为指针,确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

  关于民生新闻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和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在当前有关民生新闻的讨论中,主要存在着“合一说”“平民说”和“群众说”三种说法。这些说法,均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对其本质特征的某一方面进行了阐释,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并没有全面准确地概括好民生新闻的本质内涵。朱寿桐等人从民生新闻关注的对象、反映的内容、采取的视角和表现的价值理念出发,将其定义为:“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生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民生新闻是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新闻样态。作为新闻,它必须遵循党和政府对于一般新闻的原则要求,体现新闻的党性原则;同时,它又要突出民生,反映民声,表达民心,体现出它不同于一般新闻的显著特色。民生新闻的这种“民生内容、民众视角、民本取向”的基本定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在指导思想上一直强调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民生价值,无论是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同志提出的“三为”方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无论是新闻业界里贯彻执行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还是今天社会里强调落实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明显地透现出了对于“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我们的新闻业,尤其是公家的新闻媒体,更应该注重民生新闻报道,体现出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种深蕴时代内涵的民生新闻报道,符合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今日各家新闻媒体所报道的民生新闻来看,从新闻传播这一特定的行业角度,正是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政府的这一根本宗旨。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尤其是晚报、都市报这类适宜民生新闻报道的媒体,要自觉担负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要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理顺群众的不满情绪,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比较常见的如干群之间的矛盾、消费者与商家的矛盾、个体企业主与打工者的矛盾等等。尽管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如果不及时化解,把这些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就有可能使矛盾激化,出现严重的后果,影响安定团结、影响社会和谐。所以,新闻媒体要利用民生新闻报道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理顺群众的不满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发挥民生新闻报道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宣传鼓动和舆论导向的重大作用。

  1.利用民生新闻报道,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由于一些人法律意识薄弱,受利益驱动,见利忘义,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受到伤害的群众心中不平,强烈不满。如果不及时使矛盾解决,极少数人就有可能一时想不通而走向极端,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新闻媒体得知此类新闻线索或得到他们的“投诉”后,及时利用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有关部门配合,使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那就可避免矛盾激化,不至于出现不和谐因素。如《燕赵都市报》接到群众“一打工妹被个体老板剃了阴阳头遭到人身侮辱”的投诉后,将个体老板的不法恶行予以曝光,执法部门对恶老板予以惩处,为打工妹伸张了正义,并对打工妹进行了妥善安置,避免了不良后果。又如他们接到群众投诉,利用舆论监督的力量,成功解救了被困在外地的受传销所骗的群众,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也就理顺了情绪。这样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对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像一些群众受骗受欺,把一些心中的不映到新闻媒体,该媒体组织派人调查核实,将事实真相予以公布,批评了不良行为,也让这些群众出了口怨气,得到了宣泄,心理上得到了安慰,便可以化解许多矛盾。

  2.利用民生新闻报道,消除群众的各种疑惑。喻国明教授把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是“解气”的时期,90年代是“解闷”的时期,进入2l世纪是“解惑”的时期。改革开放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也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会涉及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在一些很是特殊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群众对社会转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譬如政策的调整或新规定的制定),由于一时不理解,或从局部利益出发,产生了不满甚至对立情绪。如果不及时理顺这些群众的情绪,就会影响社会和谐。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发挥民生新闻报道联系群众的优势,针对群众的不满情绪,多做宣传解释工作,让群众了解新的政策调整、采用新规定的意义,解除群众的疑虑,消除群众的困惑,使群众心平气和。

  如国家“房改政策”“医保政策”的颁行,新闻媒体就宜用大量篇幅进行宣传,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问,群众心里清楚了,疑虑消除了,就会转向支持和配合。又如城市整容,必然使马路边上的摊贩产生怨言,新闻媒体要多做宣传解释工作,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另外,新闻媒体也要为群众开辟“来电来信”“百姓心里话”等栏目,让群众有反映意见、抒发心声的地方,这也是理顺群众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新闻媒体所做出的民生新闻报道,应从民生角度悉心解读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尽可能地满足民众思考、行动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从民生的角度诠释“国计”,关注政策影响下的社会生活状态,更好地服务大众。

  3.利用民生新闻报道,揭露消极腐败现象。广大群众对腐败现象,社会不良风气、坏人坏事极为不满。新闻媒体要与纪检、监察、执法部门密切配合,不断揭露消极腐败现象,揭露坏人坏事,使腐败分子、坏人恶人受到惩处,让群众拍手称快。群众消了气,去掉了堵心的事,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化解社会矛盾时,新闻媒体既应重视主要矛盾,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看似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细小纠纷,但总有人有“不平”、有痛楚,因而应让群众有苦有处诉,问题有人揭,困难有人帮,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一家小店与周围住户因“采光”产生了矛盾,投诉到报社,如果不管,最后可能闹到打架斗殴或到法院打官司贝搏体育。报纸干预了,批评小店不应影响住户采光,结果小店进行改建,把矛盾解决了,小店主和周围住户双方也就相安无事了。现在许多为难事、不平事、不顺心的事,就是因为没人问、没人管,所以群众才产生一些误解,甚至还会产生比之以前还要激烈的矛盾心理,从而引发一些难以预料的重大事件。如今,许多新闻媒体都设立了“新闻热线”“全天候”地接受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群众把新闻媒体当成他们倾吐心声、抱怨不平、寻求公平、讨回公道的地方。这就说明了新闻媒体采写的民生新闻报道确实有一定化解矛盾的威力,也说明了新闻媒体在具体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为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方面所做的工作受到了群众的肯定,获得了群众的信赖。

  当然,任何新闻媒体在利用民生新闻报道为大众服务时,都要注意策略、把握时机。一是要加强社会性合作。记者不是法官,也不是裁判员,在采访报道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须由执法部门配合,最终才能解决。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一些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现象,新闻媒体要慎重行事,不能盲目干预,轻易表态,以防事态扩大,干扰大局。因为有的矛盾需要内部解决,有的矛盾解决需要时间,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可操之过急、匆忙行事。三是正确对待群众性行为。如群众、请愿等,记者不要盲目参与,否则会火上浇油,帮倒忙,给各级领导部门的工作造成被动。四是解决矛盾要有始有终。对一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耐心向群众做解释报道,或请有关部门对群众有所答复,不要有头无尾,不要让切盼很快解决问题的群众大失所望。

  民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态性表征,其内涵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现在人们热议的民生话题,已不是单纯的百姓衣食住行的问题,而是与社会和谐、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关系更加密切的现象,涉及到接受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相当突出的社会生活层面。这些关乎社会民生的话题给新闻媒体开展民生新闻报道提供了新闻线索和丰富资源。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根据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来确定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

  1.重视教育报道。“教育是民生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大计。教育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提高人民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加大教育新闻的报道力度。如报道教育结构优化的问题、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的问题、公平教育、教育收费、助困体系建设等问题。

  2.重视就业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只有“耕者有其田”,才能饥者有其食、寒者有其衣。就业是人民群众生存生活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加大就业问题的新闻报道力度,大力宣传国家实施的积极就业及自主创业政策等。如大力报道高校毕业生、退役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择业、就业、自主创业实际情况以及国家对农民工的善待政策、国家对困难群众的援助措施等实际情况。

  3.视收入分配报道。“收入分配是民生的源泉”。收入分配是人民群众休养生息最为直接的物质来源。只有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体现社会正义、公平合理,人民才算真正当家作主,改革发展成果才算让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才会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奔小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那些处于低收入水平的难免会有消极情绪和挫败感,他们会怀疑我们的政策、制度和措施,质疑我们行进的路向、目标和前景。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离不开各地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报道。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大力报道我国的社会制度及收入分配制度,宣传各地所做出的缩小收入差距的种种努力,以消除人民群众内心的积怨。

  4.重视社会保障报道。“社会保障是民生的依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我们所做的关于民生新闻报道,应注意宣传已在逐步形成并且日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实际情况,使大家对生产生活有安全感,体会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他们办的好事、实事,让他们由此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大力报道全国各地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民群众感到一种“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安全感。如大力报道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残疾人事业、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等内容。

  5.重视医疗卫生报道。健康是人生存的基本前提,事关千家万户。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大力报道城市和农村现行的医疗卫生制度。如大力报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突发性或流行性病害预防等以及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检测、咨询服务等情况。

  6.重视社会管理报道。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团结的必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大力报道我国的社会管理状况。如报道信访制度、特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以及整治城乡社会治安秩序、限制特殊时段的粮油食品价格等活动。

  总之,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党的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依据,确定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做好、做快民生新闻报道的本职工作。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载《中国改革报》2007年10月25日。

  [论文内容摘要]党的报告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无论是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许多代表参加的“讨论发言”,都十分重视并且热议着“民生”的话题。可见,民生的改善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应以党的报告的内容为指针,确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

  2007年10月15日,同志在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提出要“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2008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无论是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许多代表参加的“讨论发言”,都十分重视并且热议着“民生”的话题。

  无疑,民生的改善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的舆论宣传导向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新闻传播运作中,要以党的报告的内容为指针,确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

  关于民生新闻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和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在当前有关民生新闻的讨论中,主要存在着“合一说”“平民说”和“群众说”三种说法。这些说法,均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对其本质特征的某一方面进行了阐释,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并没有全面准确地概括好民生新闻的本质内涵。朱寿桐等人从民生新闻关注的对象、反映的内容、采取的视角和表现的价值理念出发,将其定义为:“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生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民生新闻是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新闻样态。作为新闻,它必须遵循党和政府对于一般新闻的原则要求,体现新闻的党性原则;同时,它又要突出民生,反映民声,表达民心,体现出它不同于一般新闻的显著特色。民生新闻的这种“民生内容、民众视角、民本取向”的基本定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在指导思想上一直强调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民生价值,无论是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同志提出的“三为”方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无论是新闻业界里贯彻执行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还是今天社会里强调落实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明显地透现出了对于“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我们的新闻业,尤其是公家的新闻媒体,更应该注重民生新闻报道,体现出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种深蕴时代内涵的民生新闻报道,符合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今日各家新闻媒体所报道的民生新闻来看,从新闻传播这一特定的行业角度,正是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政府的这一根本宗旨。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尤其是晚报、都市报这类适宜民生新闻报道的媒体,要自觉担负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要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理顺群众的不满情绪,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报道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比较常见的如干群之间的矛盾、消费者与商家的矛盾、个体企业主与打工者的矛盾等等。尽管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如果不及时化解,把这些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就有可能使矛盾激化,出现严重的后果,影响安定团结、影响社会和谐。所以,新闻媒体要利用民生新闻报道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理顺群众的不满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发挥民生新闻报道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宣传鼓动和舆论导向的重大作用。

  1.利用民生新闻报道,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由于一些人法律意识薄弱,受利益驱动,见利忘义,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受到伤害的群众心中不平,强烈不满。如果不及时使矛盾解决,极少数人就有可能一时想不通而走向极端,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新闻媒体得知此类新闻线索或得到他们的“投诉”后,及时利用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有关部门配合,使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那就可避免矛盾激化,不至于出现不和谐因素。如《燕赵都市报》接到群众“一打工妹被个体老板剃了阴阳头遭到人身侮辱”的投诉后,将个体老板的不法恶行予以曝光,执法部门对恶老板予以惩处,为打工妹伸张了正义,并对打工妹进行了妥善安置,避免了不良后果。又如他们接到群众投诉,利用舆论监督的力量,成功解救了被困在外地的受传销所骗的群众,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也就理顺了情绪。这样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对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像一些群众受骗受欺,把一些心中的不映到新闻媒体,该媒体组织派人调查核实,将事实真相予以公布,批评了不良行为,也让这些群众出了口怨气,得到了宣泄,心理上得到了安慰,便可以化解许多矛盾。

  2.利用民生新闻报道,消除群众的各种疑惑。喻国明教授把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是“解气”的时期,90年代是“解闷”的时期,进入2l世纪是“解惑”的时期。改革开放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也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会涉及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在一些很是特殊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群众对社会转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譬如政策的调整或新规定的制定),由于一时不理解,或从局部利益出发,产生了不满甚至对立情绪。如果不及时理顺这些群众的情绪,就会影响社会和谐。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发挥民生新闻报道联系群众的优势,针对群众的不满情绪,多做宣传解释工作,让群众了解新的政策调整、采用新规定的意义,解除群众的疑虑,消除群众的困惑,使群众心平气和。

  如国家“房改政策”“医保政策”的颁行,新闻媒体就宜用大量篇幅进行宣传,解答群众的各种疑问,群众心里清楚了,疑虑消除了,就会转向支持和配合。又如城市整容,必然使马路边上的摊贩产生怨言,新闻媒体要多做宣传解释工作,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另外,新闻媒体也要为群众开辟“来电来信”“百姓心里话”等栏目,让群众有反映意见、抒发心声的地方,这也是理顺群众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新闻媒体所做出的民生新闻报道,应从民生角度悉心解读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尽可能地满足民众思考、行动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从民生的角度诠释“国计”,关注政策影响下的社会生活状态,更好地服务大众。

  3.利用民生新闻报道,揭露消极腐败现象。广大群众对腐败现象,社会不良风气、坏人坏事极为不满。新闻媒体要与纪检、监察、执法部门密切配合,不断揭露消极腐败现象,揭露坏人坏事,使腐败分子、坏人恶人受到惩处,让群众拍手称快。群众消了气,去掉了堵心的事,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化解社会矛盾时,新闻媒体既应重视主要矛盾,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看似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细小纠纷,但总有人有“不平”、有痛楚,因而应让群众有苦有处诉,问题有人揭,困难有人帮,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如一家小店与周围住户因“采光”产生了矛盾,投诉到报社,如果不管,最后可能闹到打架斗殴或到法院打官司。报纸干预了,批评小店不应影响住户采光,结果小店进行改建,把矛盾解决了,小店主和周围住户双方也就相安无事了。现在许多为难事、不平事、不顺心的事,就是因为没人问、没人管,所以群众才产生一些误解,甚至还会产生比之以前还要激烈的矛盾心理,从而引发一些难以预料的重大事件。如今,许多新闻媒体都设立了“新闻热线”“全天候”地接受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群众把新闻媒体当成他们倾吐心声、抱怨不平、寻求公平、讨回公道的地方。这就说明了新闻媒体采写的民生新闻报道确实有一定化解矛盾的威力,也说明了新闻媒体在具体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为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方面所做的工作受到了群众的肯定,获得了群众的信赖。

  当然,任何新闻媒体在利用民生新闻报道为大众服务时,都要注意策略、把握时机。一是要加强社会性合作。记者不是法官,也不是裁判员,在采访报道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须由执法部门配合,最终才能解决。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一些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现象,新闻媒体要慎重行事,不能盲目干预,轻易表态,以防事态扩大,干扰大局。因为有的矛盾需要内部解决,有的矛盾解决需要时间,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可操之过急、匆忙行事。三是正确对待群众性行为。如群众、请愿等,记者不要盲目参与,否则会火上浇油,帮倒忙,给各级领导部门的工作造成被动。四是解决矛盾要有始有终。对一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耐心向群众做解释报道,或请有关部门对群众有所答复,不要有头无尾,不要让切盼很快解决问题的群众大失所望。

  民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态性表征,其内涵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现在人们热议的民生话题,已不是单纯的百姓衣食住行的问题,而是与社会和谐、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关系更加密切的现象,涉及到接受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相当突出的社会生活层面。这些关乎社会民生的话题给新闻媒体开展民生新闻报道提供了新闻线索和丰富资源。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根据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来确定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

  1.重视教育报道。“教育是民生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大计。教育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提高人民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加大教育新闻的报道力度。如报道教育结构优化的问题、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的问题、公平教育、教育收费、助困体系建设等问题。

  2.重视就业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只有“耕者有其田”,才能饥者有其食、寒者有其衣。就业是人民群众生存生活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加大就业问题的新闻报道力度,大力宣传国家实施的积极就业及自主创业政策等。如大力报道高校毕业生、退役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择业、就业、自主创业实际情况以及国家对农民工的善待政策、国家对困难群众的援助措施等实际情况。

  3.视收入分配报道。“收入分配是民生的源泉”。收入分配是人民群众休养生息最为直接的物质来源。只有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体现社会正义、公平合理,人民才算真正当家作主,改革发展成果才算让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才会以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奔小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那些处于低收入水平的难免会有消极情绪和挫败感,他们会怀疑我们的政策、制度和措施,质疑我们行进的路向、目标和前景。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离不开各地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报道。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大力报道我国的社会制度及收入分配制度,宣传各地所做出的缩小收入差距的种种努力,以消除人民群众内心的积怨。

  4.重视社会保障报道。“社会保障是民生的依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我们所做的关于民生新闻报道,应注意宣传已在逐步形成并且日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实际情况,使大家对生产生活有安全感,体会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他们办的好事、实事,让他们由此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大力报道全国各地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民群众感到一种“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安全感。如大力报道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残疾人事业、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等内容。

  5.重视医疗卫生报道。健康是人生存的基本前提,事关千家万户。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应大力报道城市和农村现行的医疗卫生制度。如大力报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